close

車行至民生路,停在文開國小圍牆旁,

信步走至天后宮前,

在天后宮牌樓前的小吃店,

點了幾樣的蚵仔料理當午餐,

這麼熱當然要來杯啤酒配蚵仔酥啊~~

 

 

吃飽趁便進入天后宮參觀,

 

 

 

鹿港一地就有3座媽祖廟,

分為天后宮(舊祖宮)、敕建天后宮(新祖宮)及興安宮。

前二者與官方均有關係,後者為民間所建。

 

這一座位處熱鬧市街的的天后宮,是3座媽祖廟中香火最鼎盛的,

 

裡面的媽祖係清朝施琅平台時,

將湄洲開基媽祖廟請來,

其姪施世榜感念媽祖保祐而於鹿港北港船仔頭建立此廟,

雍正年間遷建現址後,而逐漸發展成現在的規模。

 

在鹿港的寺廟建築藝術中,

龍山寺如果屬第一,這座廟就離不了第二!

 

一樣有美麗的藻井

 

格局為為三進二院格局,分別為前殿(三川殿)、正殿及後殿。

光是清皇帝賜匾就有3塊!

雍正皇帝御賜「神昭海表」匾、乾隆皇帝「神昭海表」匾、光緒皇帝「與天同功」匾

(我都沒照到!!!!)

 

 

正殿湄洲媽祖的雕像,大尊為泥塑,小尊即為湄洲二媽,

皇帝所賜匾額就在這上頭

 

其二側的千里眼,順風耳雕像,活靈活現 

 

 

其前方,則有2尊等人高的千里眼,順風耳雕像,不同的藝術表現!

 

三川殿及正殿為重簷歇山式的建築--屋簷有二重 ,

台灣廟宇少有的建築表現

  

 

往後殿走,則奉祀玉皇大帝諸神明

 

後殿的龍柱(前殿龍柱被鐵欄杆圈住,不照!)

   

 

大門,三川殿前方,樑上亦可看到刻有祥獅

壁上石雕,多為三國故事

 

畫龍點晴的故事

--對側雕刻故事為「保生大帝醫虎喉」

 

 

 

 

天后宮

=================

鹿港天后宮創建於明末清初,原廟位於現址北側,古地名「船仔頭」附近(今三條巷內),
奉祀天上聖母媽祖,是早年閩籍的守護神之一。
康熙22年(1683)施琅將軍平台時幕僚藍理恭請湄洲開基媽祖神像,
護軍渡海,事平後班師回朝之際,
其族侄施啟秉、施世榜為感念媽祖神靈顯赫,恩被黎庶,而懇留聖像於本宮崇祀,
為台灣供奉「湄洲開基祖廟」的天上聖母媽祖神像。
雍正3年(1725)由施世榜獻地,將媽祖廟遷建至今日現址。
地方人士為感念施世榜的善舉,於天后宮右廂廊內供奉其長生祿位。
鹿港天后宮於嘉慶年間稱為「聖母宮」,乾隆52年(1787)大學士福康安以官帑於鹿港海墘另興建媽祖廟,
以及乾隆皇所敕建的天后宮,為清朝官方所祭祀的廟宇。
在鹿港為分辦這二座媽祖廟字,鹿港聖母宮稱為「舊祖宮」,後建之宮方媽祖廟則稱為「新祖宮」。
鹿港天后宮的建築規模宏偉,廟宇為三進二院格局,
分別為前殿(三川殿)、正殿及後殿。
三川殿為五開間建築格局,兩旁為八卦門,正門的空間則往內延伸,
形成一凹壽的格局,營造出三川殿空間的層次美感。
三川殿的屋頂採用重簷歇山式的造型,在台灣的寺廟中,
甚少廟宇前殿使用此類型屋頂,天后宮的作法相當特別。
三川殿內的八卦藻井是大木匠師樹發師(王樹發)所設計的作品,泉州溪底匠師所做的藻井特色,
是以斗栱層層出挑,齊集「頂心明鏡」(即上方的天花板)中間覆以天花板。
藻井分為兩層,底層八角形的每一邊出二栱,每栱升四斗,
以二十四組斗栱組砌而成,呈八卦形往內齊集,
此層藻井的每一邊有八仙的人物造型與吊筒,
八仙人物的上方分別為四愛「茂叔愛蓮,羲之愛鵝、淵明愛菊、和靖詠梅」與「漁、樵、耕、讀」木雕。

(以上摘自鹿港觀光文化資訊網

arrow
arrow

    妙哉!妙哉!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